
参考来源:《元史》《金史》《蒙古秘史》《蒙兀儿史记》及相关历史文献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
公元1211年的初秋,草原上的风开始带着寒意。
野狐岭,这个位于今河北张家口万全县的山岭,在这个秋天即将见证一场改变中原命运的血战。
山岭两侧,两支截然不同的军队正在集结。
一边是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大军,号称五十万,铁甲森森,旌旗蔽日;另一边是蒙古铁骑,仅有十万之众,却个个精悍凶猛,如狼似虎。
金朝,这个曾经横扫辽国、灭亡北宋的强大帝国,此刻正面临着它建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而率领蒙古军队的,正是那个在草原上已经无人能敌的男人——铁木真,他在四年前已经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成为蒙古各部落的共主。
这场战役的胜负,将决定整个北方的命运走向。
【一】草原雄鹰的崛起
铁木真的一生,本就是一部传奇。
这个曾经在草原上四处流浪的孤儿,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时,他只有九岁。
部落的人抛弃了他们一家,母亲诃额仑带着几个孩子在草原上艰难求生。
少年时代的铁木真,亲眼看着母亲挖野菜、捕鱼虾维持生计,体验过饥饿的滋味,也领教过草原法则的残酷。
草原不相信眼泪,只认得拳头。
铁木真在十六岁时娶了孛儿帖为妻。
婚后不久,孛儿帖被蔑儿乞部抢走,这成为铁木真人生中最屈辱的经历之一。他联合札木合、王罕的军队,攻打蔑儿乞部,夺回了妻子。
这次战斗让他初次展现出军事才能。
此后的数十年间,铁木真在草原上征战不休。
他击败了塔塔儿部,为父亲报了仇;他战胜了克烈部的王罕,除掉了最强大的对手;他消灭了乃蛮部,统一了蒙古高原。
每一场战斗都让他的实力增强,每一次胜利都让他的威望提升。
公元1206年,斡难河畔的忽里勒台大会上,蒙古各部的首领们齐聚一堂。
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汗"。这个五十岁的男人,终于站在了草原的顶峰。
成为大汗后,铁木真着手建立新的制度。
他把蒙古人按照十进制编组:十人为一队,百人为一队,千人为一营,万人为一军。
每一级都有明确的指挥官,军令可以迅速传达到最基层。
他还建立了怯薛军,作为自己的护卫部队,这支精锐部队后来成为蒙古军的核心力量。
草原虽大,却容不下他的雄心。
向南,是富庶的中原;向南,是强大的金朝。金朝的城池高耸,金朝的铁骑精锐,金朝的财富堆积如山。
金朝建立以来,一直把草原各部当作附属。
每年要进贡,隔几年还要派人来"减丁",说是怕草原部落强大起来威胁金朝。所谓"减丁",就是派军队来屠杀草原上的青壮年。
这种政策激起了草原人深刻的仇恨。
铁木真年轻时,就曾被金朝的官员抓去做过短工,戴着木枷在工地上劳作。
那段屈辱的经历,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
草原上流传着一个说法:金朝皇帝每次更换,草原部落的首领都要前去朝贺。这被视为一种臣服的象征。
公元1208年,金章宗完颜璟去世,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
按照惯例,铁木真应该前去朝贺。
金朝派使者来通知此事,铁木真听完使者的话,向南方啐了一口唾沫,拒绝前往。这个举动,意味着他与金朝的关系彻底决裂。
【二】金朝的衰落与战争爆发
公元1208年的金朝,早已不是当年攻灭北宋的那个强悍帝国了。
金章宗完颜璟在位期间,金朝表面繁华,实则已经积累了诸多问题。
女真人入主中原后,迅速汉化,丧失了当年的勇武之风。
金章宗本人喜好汉文化,热衷诗词歌赋,对军事却不怎么上心。贵族们沉溺享乐,军队疏于训练,战斗力大不如前。
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后,金朝的局势更加混乱。
这位新皇帝在处理政务上显得力不从心,朝廷内部派系斗争激烈,边防军备更是松弛不堪。
公元1209年,铁木真开始试探性进攻金朝边境。
他先攻打西夏,迫使西夏臣服,切断了金朝的西部屏障。
西夏国主李安全不得不向铁木真称臣,每年进贡。
这让铁木真在草原上的威望更加显赫,也让他积累了攻打文明国家的经验。
公元1210年,铁木真正式与金朝断绝臣属关系,不再向金朝进贡。
金朝方面虽然愤怒,但并未重视,只是派了些边防军应对。
金朝的大臣们根本不相信草原上那些"蛮夷"能威胁到堂堂大金帝国。他们沉浸在虚假的太平盛世中,对边境的警报置若罔闻。
公元1211年二月,铁木真在怀来地区召集各部首领,举行盛大的军事会议。
他站在高台上,对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宣布了南征的决定。
草原上的勇士们发出震天的欢呼声,他们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
铁木真的战略很明确:避开金朝重兵把守的要塞,寻找防守薄弱的地方突破,直插金朝腹地。
他把军队分为东、中、西三路,自己率领主力从中路进攻。
东路军由他的弟弟哈撒儿率领,西路军由他的大将博尔术指挥,三路大军约定在金朝腹地会师。
蒙古军队的组织非常严密。
十进制的军事体系让每一级都有明确的指挥官,指挥系统层层分明。这种组织方式,让蒙古军队的调动指挥效率远远超过金军。
蒙古骑兵的装备虽然简陋,但每个人都是天生的骑手,从小在马背上长大。
他们可以在飞奔的马上准确射箭,也能挥舞弯刀进行近身肉搏。
铁木真制定的军法极其严厉:临阵脱逃者,斩;不服从命令者,斩;贻误战机者,斩。
三月,蒙古军队越过边界,向金朝领土挺进。
金朝的边防军根本抵挡不住,很快就溃散了。
铁木真率军长驱直入,攻占了乌沙堡、乌月营等边境据点。边境的金军守将有的战死,有的逃跑,有的干脆投降。
消息传到金朝都城中都(今北京),朝廷上下一片震惊。
卫绍王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朝议了几天,最后决定派大军迎击。金朝的将领完颜承裕被任命为统帅,率领大军北上。
完颜承裕是金朝宗室,此人在金朝军界有一定地位。
他接到命令后,开始在中都周边征集军队。
金朝从各地调集兵马,包括女真军、契丹军、汉军等各族士兵。这支匆忙组建的军队,根本来不及充分准备,就急急忙忙赶往前线。
蒙古军队在边境如入无人之境。
他们攻破城池,掠夺物资,让金朝百姓第一次见识到草原骑兵的可怕。那些平日里悠闲度日的金朝子民,突然发现自己的国家竟然如此脆弱。
【三】兵临野狐岭
五月,铁木真率领主力部队抵达抚州(今河北张北)一带。
在这里,他得到情报:金朝正在调集重兵,准备在野狐岭一带与蒙古军决战。
野狐岭地形险要,是连接草原与中原的重要通道。
这里山势陡峭,道路狭窄,两侧都是悬崖峭壁。
从军事角度看,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占据了野狐岭,就能控制草原与中原之间的交通要道。
金朝方面调集了乌古论庆寿、完颜承裕、独吉思忠等将领,率领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兵力约三十万),在野狐岭到獾儿嘴一线展开防御。
这支军队的规模在金朝历史上都算得上庞大,金朝朝廷几乎倾尽全力,希望能在这里一举击溃蒙古军。
金朝调集的军队来自各个地方。
有女真骑兵,他们是金军的精锐,穿着重甲,骑着高头大马;有契丹骑兵,这些人祖先曾经建立过辽国,骑射技术也很不错;还有大量的汉军步兵,他们负责守卫营寨、运送粮草。
金军统帅完颜承裕是金朝宗室,此人虽然有些军事才能,但性格高傲。
他在野狐岭安营扎寨后,每天都在大帐中饮酒作乐,根本不把蒙古军放在眼里。
在他看来,金军人多势众,装备精良,蒙古人不过是些骑马射箭的牧民,不足为惧。
另一位将领独吉思忠相对谨慎一些。
他是契丹人,祖上曾在辽国为官,后来归附金朝。
独吉思忠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察看地形后,建议加强侦查,摸清蒙古军的虚实。可是他的建议被完颜承裕否决了。
金军的营寨绵延数十里,旌旗招展,声势浩大。
士兵们也被这阵势所鼓舞,觉得这场仗必胜无疑。
许多士兵甚至已经开始盘算着,打败蒙古人后能分到多少战利品。军营里每天都有士兵操练,箭靶前站满了练习射箭的弓手,校场上骑兵们策马驰骋。
铁木真在距离野狐岭数十里的地方安营。
他派出大量斥候,详细侦查金军的部署。
蒙古军的斥候个个都是草原上最优秀的骑手,他们可以在夜色中悄无声息地接近敌营,观察敌军的动向,然后迅速返回报告。
每天都有斥候回来报告最新情报:金军有多少人马,在什么位置扎营,统帅是谁,士气如何。
铁木真仔细研究着这些情报。
他发现金军虽然人多,但部署分散,各部之间协调不畅。而且金军统帅骄傲轻敌,疏于戒备。
夜晚,铁木真召集麾下将领商议战略。帐内烛火摇曳,地上铺着简陋的地图。
他的四位大将——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都在场。这四人跟随铁木真多年,经历过无数战斗,对铁木真的指挥才能深信不疑。
铁木真详细部署了作战计划。他决定采用蒙古军最擅长的战术:佯攻、诱敌、分割、包围、歼灭。
这套战术蒙古军队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在草原上的无数战斗中屡试不爽。
木华黎是铁木真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被称为"四杰"之首。
他问起具体的兵力部署,铁木真指着地图详细说明了每支部队的任务。
博尔术负责率领一支部队从左翼包抄,哲别负责率领另一支部队从右翼迂回,木华黎则跟随铁木真指挥中军主力。
【四】战前试探
战役开始前,铁木真先派小股部队试探金军的反应。
蒙古骑兵来去如风,在金军营寨外挑衅,然后迅速撤退。
金军将领大怒,派兵追击。可是重装的金军骑兵哪里追得上轻骑快马的蒙古人。
追了一阵,蒙古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金军士兵累得人困马乏,只能无功而返。
这样的骚扰持续了几天。
金军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士气开始下降。
士兵们开始抱怨,说这些蒙古人就会耍小聪明,不敢正面交战。
军营里的气氛变得焦躁起来,有的士兵甚至开始怀疑,这场仗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打完。
完颜承裕也很恼火。他召集将领们商议,决定主动出击,将蒙古军一网打尽。
独吉思忠再次劝阻,说蒙古人狡猾,这很可能是诱敌之计。可是完颜承裕听不进去。他认为独吉思忠太过谨慎,错失战机。
金军内部对战略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将领支持主动出击,认为应该利用兵力优势速战速决;另一部分将领主张防守反击,认为应该依托地形优势稳扎稳打。
这种分歧,让金军的指挥系统出现了混乱。
有的部队接到命令准备出击,有的部队还在原地待命,有的部队甚至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指挥。
军令传达出现了延误,将领们各自为政,整个军营陷入了混乱。
铁木真通过斥候的汇报,得知金军内部的矛盾。
他嘴角露出笑容,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了。金军的骄傲自满和指挥混乱,正是他所期待的。
八月初,铁木真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各部将领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准备。
士兵们检查武器装备,给战马喂足了草料,整理好行囊。整个军营井然有序,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
八月十三日夜晚,蒙古军开始向野狐岭方向移动。
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前进,尽量不发出声音。十万大军在草原上移动,却几乎听不到什么动静,这就是蒙古骑兵的可怕之处。
金军的哨兵在营寨外站岗,但他们并没有发现异常。
夜晚的草原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草动的声音。哨兵们打着哈欠,盼着快点换班回去休息。他们根本想不到,蒙古军的大军正在悄悄逼近。
八月十四日清晨,野狐岭上空的云层压得很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凝重的气息。
铁木真站在高处,眺望远方金军密密麻麻的营帐。
晨光中,那些营帐如同蘑菇一般在山岭间铺开,旌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身边的将领们已经整装待发,十万蒙古铁骑如饥饿的狼群,在各自的位置上等待着猎食的时刻。
铁木真举起马鞭,向前一挥。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是进攻的信号。
蒙古骑兵如潮水般涌向野狐岭。马蹄声如雷,战吼震天。
第一波攻击来得异常迅猛,数千骑兵如狂风般扑向金军的前哨营地。
金军士兵刚刚从睡梦中惊醒,蒙古骑兵已经冲到了眼前。箭矢如雨点般飞来,马刀在晨光中闪着寒光,前哨营地瞬间陷入混乱。
金军的重骑兵"铁浮图"开始反击。这些身披重甲的骑兵是金军的精锐,曾在对宋作战中屡立战功。
他们排成整齐的阵型,向蒙古骑兵发起冲锋。铁浮图的冲击力确实惊人,重甲骑兵冲入蒙古军阵中,势不可挡。
可是蒙古人早就研究过铁浮图的战术。
蒙古骑兵迅速散开,不与铁浮图正面对抗,而是从侧面和后方射箭。
轻骑兵的机动性远超重骑兵,铁浮图虽然防御力强,但速度慢,转向困难。
蒙古人的弓箭虽然穿不透铁浮图的重甲,但可以射马。战马被射中,哀鸣着倒地,骑兵也随之摔倒,重甲让他们难以爬起。
战场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双方士兵在峡谷、山坡上厮杀,鲜血染红了野狐岭的土地。
完颜承裕在中军大帐中听到战报,起初还比较镇定。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前方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糕。
"前哨失守!"
"左翼遭到猛攻!"
"右翼也遭到袭击!"
完颜承裕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
他急忙下令,让各部收缩防线,集中兵力抵抗。
可是命令传达下去,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金军各部之间距离太远,互相联络不畅,有的部队根本收不到命令。
就在金军前线渐渐失守,后方指挥陷入混乱的时候,一支神秘的蒙古军队突然出现在了金军最意想不到的位置......
【五】致命一击
哲别率领的蒙古骑兵,经过一夜的迂回行军,已经悄悄绕到了金军的侧后方。
哲别是蒙古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原本是泰赤乌部的勇士,曾经在战场上射中过铁木真的战马。
铁木真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因为欣赏他的勇武和诚实将他收为麾下。
从此哲别成为铁木真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多次在关键时刻完成艰巨的任务。
这次任务同样艰巨。
哲别率领的五千骑兵,要在夜色中穿越崎岖的山路,绕过金军的侦查,悄悄到达指定位置。
他们在黑暗中行军,不能点火把,不能大声说话,战马的蹄子上都裹着布条,避免发出声音。
八月十四日上午,当金军的注意力被正面战场吸引时,哲别率领的骑兵突然出现在金军的侧翼。
这支部队如同从天而降,展开猛烈攻击。金军措手不及,阵型瞬间大乱。
侧翼的金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蒙古骑兵已经冲到了眼前。
箭矢射来,刀剑挥舞,惨叫声此起彼伏。负责侧翼防守的金军将领试图组织抵抗,但仓促之间根本来不及调集兵力。
完颜承裕听到侧翼遇袭的消息,脸色大变。
他这才意识到,蒙古人的正面进攻只是佯攻,真正的杀招在侧翼。他急忙下令,让预备队前去支援侧翼。
可是为时已晚。铁木真早就料到金军会派预备队支援,他亲自率领主力,向金军的中军发起猛攻。蒙古军如同锋利的刀子,切入金军的阵型。
铁木真的主力军团是蒙古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这些士兵都是经历过无数战斗的老兵,个个英勇善战。
他们采用蒙古军典型的"百夫长战术",每百人组成一个战斗单位,既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协同配合。
金军试图组织抵抗,可是指挥系统已经混乱,各部之间配合不畅。
有的部队在激战,有的部队还在等待命令,有的部队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金军的阵型被蒙古军切割成几块,各自为战,完全失去了整体性。
完颜承裕看到蒙古军势不可挡,心中惊慌。
他派出预备队支援前线,可是预备队刚到前线,就被蒙古军的另一支迂回部队拦截。金军的阵型彻底乱了。
博尔术率领的左翼部队此时也发起了攻击。
博尔术是铁木真的发小,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博尔术作战勇猛,而且善于把握战机。他看到金军阵型混乱,立即率军发起冲锋。
三支蒙古军队从三个方向同时进攻,金军完全陷入了被动。
蒙古军的攻势越来越猛,他们不给金军喘息的机会,一波接一波地冲击。金军士兵疲惫不堪,伤亡惨重,士气开始崩溃。
【六】全线崩溃
下午时分,野狐岭的战斗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
金军的左翼首先撑不住了。
这里的金军主要是契丹士兵和一些汉军,战斗力本就不如女真军。
面对蒙古军的猛烈进攻,他们伤亡惨重。将领阵亡后,士兵们失去了指挥,开始四散奔逃。
逃跑是会传染的。
看到左翼溃败,中军和右翼的士兵也开始动摇。有人开始后退,有人扔下武器,有人跪地投降。军营里一片混乱,到处都是逃跑的士兵。
完颜承裕看到大势已去,终于下令撤退。
可是现在想撤退已经来不及了。蒙古军已经对金军形成了包围,逃跑的路都被切断了。
战场变成了屠宰场。蒙古骑兵追杀着溃散的金军,一路砍杀。
野狐岭到獾儿嘴的山道上,到处是金军士兵的尸体。
有的士兵被箭射死,有的被马刀砍死,有的在逃跑中被战马踩死,有的在混乱中被自己人误杀。
史书记载,金军的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甚至改变了小溪的颜色。
这并非夸张,而是真实的写照。在那个狭窄的山道上,数万金军士兵的尸体堆积在一起,场面惨不忍睹。
完颜承裕带着残部拼命突围。在混乱中,他的战马被箭射中,他从马上摔了下来。
几名护卫拼死保护,才让他重新上马。他带着几百名亲兵,冲出了包围圈,向南方逃去。
独吉思忠率领一支部队断后,掩护主力撤退。
他知道这是一个必死的任务,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他的部队与蒙古军激战,几乎全军覆没。独吉思忠本人身中数箭,最终还是被俘。
蒙古军没有立即杀死独吉思忠。铁木真听说俘虏了一名金军大将,下令把他带到面前。
铁木真看着这个浑身是血的契丹将领,询问他是否愿意归降。
独吉思忠拒绝了,说自己是金朝的臣子,不能背叛。铁木真欣赏他的忠诚,下令给他治伤。
可是独吉思忠伤势太重,几天后就死了。铁木真下令厚葬了他,以示对勇士的尊重。
这一战,金军损失惨重。
号称五十万的大军(实际约三十万),真正逃出去的不到十万。
大量的军械、粮草、辎重都落入蒙古军手中。金军的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金朝从此元气大伤。
【七】乘胜追击
野狐岭之战后,铁木真没有停下脚步。
他把缴获的大量粮草分给士兵,让他们饱餐一顿,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蒙古军就开始追击溃散的金军。铁木真知道,要彻底击溃金军,必须乘胜追击,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蒙古军兵分多路,追击溃散的金军。
完颜承裕带着残部狼狈逃窜,一路向南。
他不敢在任何地方停留,因为蒙古骑兵随时可能追上来。
许多士兵在逃跑途中掉队,被蒙古军追上杀死。还有一些士兵体力不支,干脆散去,回家乡去了。
蒙古骑兵紧追不舍,在獾儿嘴又进行了一场战斗。这场战斗被称为"獾儿嘴之战",金军再次遭到重创。
獾儿嘴是一个狭窄的山口,金军溃兵拥挤在这里,互相践踏,死伤无数。蒙古军从山坡上射箭,箭矢如雨点般落下,金军士兵成片倒下。
到达宣德州(今河北宣化)时,完颜承裕手下只剩下数万人。
这些士兵个个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完颜承裕在宣德州暂时停留,收拢残部,同时向中都求援。
金朝朝廷得知野狐岭战败的消息,举国震惊。
卫绍王连续下了几道诏书,命令各地征兵,准备再次与蒙古军决战。
可是各地的官员都拖拖拉拉,有的甚至阳奉阴违。许多地方的官员认为,与其去前线送死,不如保存实力。
铁木真率军继续南下,攻占了宣德、德兴等州。
蒙古军所到之处,金军望风而逃。许多城池不战而降,守军打开城门迎接蒙古军。金朝在北方的统治摇摇欲坠,百姓人心惶惶。
九月,蒙古军兵临居庸关。这是进入中都的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居庸关两侧都是高山,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关口筑有高大的城墙,上面部署了大量的守军。
铁木真派兵攻打了几次,都没有攻下。
居庸关的守军顽强抵抗,城墙上的弩箭射下,给蒙古军造成不小的伤亡。铁木真知道,强攻居庸关代价太大,而且蒙古军不擅长攻城。
他改变了策略,派一支部队绕过居庸关,从紫荆关突破,威胁中都的侧后方。
紫荆关相对薄弱,守军也比较少。
蒙古军攻下紫荆关后,就可以从侧面包抄居庸关,到时候居庸关的守军就会不战自溃。
金朝朝廷得知紫荆关失守的消息,大乱。
卫绍王连夜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有人主张死守中都,有人主张迁都南下,还有人主张求和。朝廷内部争吵不休,迟迟拿不出有效的对策。
十月,蒙古军进抵中都城下。铁木真率军围城,但没有发起强攻。
中都是金朝的都城,城池坚固,城墙高达数丈,城内还有数万守军。铁木真知道,强攻只会造成大量伤亡。
他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切断中都的对外联系,等待时机。
蒙古军在城外安营扎寨,监视城内的动向。同时,蒙古军四处出击,攻占中都周边的州县,掠夺物资。
中都城内,粮食开始短缺。
金朝朝廷向各地求援,可是各地都自顾不暇,没有人来救援。城内人心惶惶,米价飞涨,百姓开始挨饿。
卫绍王看到大势已去,派使者向铁木真求和。使者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还有绸缎、粮食等物资,希望蒙古军退兵。
使者还带来了金朝的公主,准备嫁给铁木真的儿子,以和亲的方式缓和双方关系。
铁木真考虑了一下,决定暂时接受和谈。
蒙古军已经连续作战几个月,士兵疲惫,需要休整。
而且中都城防坚固,短时间内难以攻克,继续围攻只会消耗实力。蒙古军缺乏攻城经验和器械,确实不适合攻打坚城。
双方达成协议,金朝向蒙古进贡大量财物,包括黄金、白银、绸缎、战马、粮食等。
金朝还割让了大片领土,包括整个河北北部地区。蒙古军撤围,铁木真带着满载而归的军队,回到草原。
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在这次战争中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
每个士兵都分到了金银财物,还有缴获的武器装备。这次南征让蒙古军队变得更加富有,也让他们看到了中原的财富。
【八】历史的转折
野狐岭之战,是蒙古与金朝战争的转折点。
这一战之前,金朝虽然衰落,但仍然是东亚的强国,军事实力雄厚。蒙古虽然统一了草原,但在金朝眼中,不过是边境的一个麻烦而已。
这一战之后,金朝的军事力量遭到沉重打击,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金朝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各地的反抗势力开始抬头。
契丹人、汉人中都有人起兵反抗金朝统治。而蒙古则声威大震,成为东亚的新兴强权。
公元1213年,金朝发生宫廷政变,卫绍王被杀,金宣宗完颜珣即位。
新皇帝比卫绍王稍微能干一些,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挽救金朝。他改革军制,整顿吏治,加强边防。可是已经太晚了,金朝的颓势无法逆转。
公元1214年,蒙古军再次南下,包围中都。
铁木真派木华黎率军攻城,昼夜不停。金宣宗看到中都难以守住,决定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放弃了北方的大片领土。
金宣宗的迁都决定引起了轩然大波。
北方的百姓觉得被抛弃了,士兵觉得被出卖了。许多人投降了蒙古军,还有人起兵反抗金朝。金朝在北方的统治彻底崩溃。
公元1215年,中都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围困后,终于被蒙古军攻占。
城中财富被洗劫一空,宫殿被烧毁,百姓死伤无数。
铁木真没有进入中都,他派木华黎负责管理这座城市。从此,中都成为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心。
金朝退守河南,与蒙古隔黄河对峙。
这期间金朝还打了几场胜仗,暂时稳住了局势。金军将领完颜陈和尚、完颜合达等人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他们多次击退蒙古军的进攻。
可是金朝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连年的战争消耗了金朝的国力,百姓厌战,士兵疲惫。蒙古的攻势一波接一波,金朝只能被动防御,毫无还手之力。
公元1227年,铁木真在征讨西夏时病逝。
临终前,他留下遗嘱,要求子孙继续征讨金朝。铁木真对金朝的仇恨,至死未消。他的继承者窝阔台遵循遗嘱,继续对金朝发动进攻。
公元1234年正月,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末代皇帝完颜承麟在蔡州城破时自杀,金朝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从建国到灭亡,金朝存在了119年。
从野狐岭之战到金朝灭亡,整整二十三年。
铁木真率领的蒙古军在野狐岭击败了金军主力,为后来灭亡金朝奠定了基础。
野狐岭之战后,铁木真继续征战。
他率军西征,先后征服了西辽、花剌子模等国。
他的铁骑踏遍了欧亚大陆,从东方的大海一直打到西方的里海。蒙古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大,成为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之一。
野狐岭,这个名字永远与那场改变历史的战役联系在一起。
八百多年过去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早已成为历史。野狐岭的土地上,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血腥,取而代之的是和平与宁静。
公元1211年八月十四日,野狐岭战役,十万蒙古军击败五十万金军。这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历史。
杨方配资-杨方配资官网-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在线配资电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