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几年前,时年89岁的戴安娜·阿西尔在回忆录《暮色将尽》中写下这样一句看似轻巧却充满力量的话:“生命是美丽的,如此美丽。而一个人越老,就越能察觉到这一点。”
作为英国传奇编辑,她在76岁退休之后才正式开启写作生涯。阿西尔以诙谐、坦率甚至略带顽皮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独身高龄女性如何坦然面对衰老,并在人生的深秋与寒冬中,依然看见世界的广阔与生命的绚烂。
这份来自世纪老人的人生洞察,仿佛一则遥远的预言。而今天,我们正亲眼见证它如何从个体的感悟,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

最直观的体现,是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银发KOL,他们以鲜活的生命力,不断打破社会强加于年龄的刻板枷锁。他们并不冷门,反而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他们的故事,正悄然重塑我们对于“老去”的想象,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
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如何老去”已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今年11月,《新周刊》推出《当我老了》专题,深入探讨在长寿背景下养老方式的社会性变革。
当传统的“学习—工作—养老”三段式人生模式被打破,老年阶段不再是单纯的休息期或停滞期,而成为可以持续学习、创造与发展的“第二人生”。伴随这一新型养老需求的,是一场审美观念的深刻变革。本文正是该系列专题中,聚焦长寿时代新审美文化的特别报道。

七八十岁,正是闯的时候
“我八旬小伙搞穿搭,你二旬老汉怕不怕?”
这句俏皮又带点挑战意味的口号,来自88岁的时尚博主“康康爷爷”。在短视频平台上,他拥有超过百万粉丝。镜头前的他,全无传统印象中耄耋老人的沉沉暮气。他敢于尝试大胆配色——亮橙色卫衣、宝蓝色马甲、格纹西装,在他身上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他眼神明亮,步履从容,身姿挺拔,那份对时尚的独特理解与张扬自信的镜头表现力,令许多年轻网友自叹不如,纷纷留言:“爷爷活成了我梦想的样子!”“原来帅,真的可以无关年龄。”
同样在人生后半场华丽转身的,还有71岁的覃惠兰奶奶。她曾是一名严谨的医生,退休后却选择放飞自我,去追寻埋藏心底多年的对“美”的渴望。
她不再满足于柴米油盐的日常,而是勇敢地走上国际T台。当聚光灯照亮她银白的发丝,当她身着高级定制礼服从容走向世界时,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优雅与气场,惊艳了无数目光。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梦想没有保质期,追求美的权利贯穿生命。

在去年上海进博会上,欧莱雅与央视新闻合作呈现的“Beauty Walk”大秀中,七八十岁的覃惠兰、康康爷爷和年轻人同台走秀,气质上丝毫不输,成为T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自信洒脱的精神面貌,令人如沐春风。

康康爷爷和覃惠兰奶奶并非孤例。在社交媒体的“银发赛道”上,我们见到退休后开始学舞、身姿翩跹的教师;看到组团玩摇滚、嗓音依旧铿锵的“老男孩乐队”;也关注到离婚后重启人生,用vlog记录房车旅行、分享生活感悟的苏敏阿姨……他们的涌现,不只是一种流量现象,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趋势。
这背后,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体意识觉醒与年龄观念的转变。我们的社会审美,正从单一、僵化的模式,走向多元与包容。
不久前,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适时提出了“新龄美”(The Beauty of Longevity)的概念,其核心在于倡导一种“全生命周期的美”。在这一理念下,美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属于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

这一概念的提出,建立在对已然到来的长寿时代的洞察之上。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9岁,中国人的“晚年”被大幅拉长。长寿已成为全球趋势,世界人口正快速老龄化与高龄化。预计到203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14亿;到2050年,全球百岁老人数量将接近576万。
“新龄美”正是对长寿时代社会需求的回应:生命不仅要延长长度,更要丰盈其质地。正因如此,人生的舞台不会因年华老去而落幕——七八十岁,或许正是积累了足够的人生智慧、经验与从容之后,可以大胆“闯一闯”的新起点。


老去不是终点,是觉醒的开始
曾几何时,主流审美被一种“青春崇拜”所主导。屏幕上盛行“小鲜肉”,追捧的是“白幼瘦”审美范式。这种对极致青春的迷恋,折射出整个社会对衰老的深度恐惧。
在这样的语境中,“老了”几乎等同于“过时”“无用”“失去魅力”。人们潜意识里认为,青春一旦逝去,就失去了展示自我、追求美好的资格,理应退居幕后,黯淡收场。
为解码熟龄人群的“美”之观念及其在长寿时代的价值,欧莱雅中国联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会、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共同开展了“新龄美:在长寿时代探索全生命周期的美”课题研究,通过对多位代表人物进行访谈,从他们鲜活的生命叙事中,凝练出关于“美”的切身感悟。
五十岁才登上脱口秀舞台的“房主任”,在欧莱雅“新龄美”研究报告系列访谈中表达了类似的困境。她说:“我一度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我之前对自己的定义,就是觉得自己不行。”直到真正站上舞台,她才意识到:“这辈子做得最错的一件事,就是放弃自己。”

回到我们身边,有多少叔叔阿姨、爸爸妈妈,在退休之后、在被贴上“老人”标签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不自觉地自我放弃?他们以为人生的主旋律已经奏毕,余下的只是尾声,于是不再注重穿着、不再尝试新事物,对生活仿佛失去期待,那股蓬勃的生命力也随之黯淡。
“老去”是生命不可逆转的进程,我们无法像鸵鸟般把头埋进沙堆,对衰老视而不见,或仅仅抱持消极与恐惧。
面对这一历史性变迁,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教授的分析一针见血:“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老年人的比例从未超过3%~5%。当这个比例突破20%并持续上升时,审美话语权的转移就成为历史必然。”

旧的审美话语已然不合时宜,“新龄美”理念开始推行——它既是对“青春崇拜”的反思,也是对“全龄共美”的倡导。
得到App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认为,“新龄美,最主要的是突破了审美的单一性”。
脱不花今年47岁,在这个传统观念中“人老珠黄”的年纪,却越来越欣赏自己。她说:“年轻的时候,女孩子脸上有非常美的皮肤,但眼神里往往有一种不确定。随着年龄增长,只要心智仍在成长,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美。我不认为对一个40多岁的女人来说,‘少女感’仍是最高标准。”美,正从肤浅的皮相,转向内在的笃定与成长的痕迹。

对主持人张越而言,“新龄美”的“美”,是“人丰富了,有厚度有深度,并且接纳自己之后的好看”。这是一种经历岁月沉淀,将阅历内化为气质,最终与真实自我全然和解后,所散发出的柔和而坚韧的光芒。

不再盲目崇拜青春,是社会走向成熟与进步的标志。正如作家许知远在《十三邀》衍生栏目《洞见》中所言:“只有一个非常愚蠢的时代才会整天崇拜青春”,因为当一个社会只能欣赏初绽的花蕾,却无法领略秋叶的静美,无疑是贫瘠而可悲的。
当我们终于放下对“青春永驻”的执念,便会豁然发现:生命原来如此宽广,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风景与体验。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本人,正是“新龄美”理念的生动诠释者。她于1993年加入欧莱雅,后来成为中国内地市场创始团队的重要成员。
如今62岁的兰珍珍,依然在追寻生命之美的路途上前行。她坦言:“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变化是必然的”,但这不意味着人生止步。
她坚持游泳、跑步、肌肉训练,甚至尝试滑雪、冲浪与高山滑翔,不断探索更广阔的世界,真正践行了“赋予时光以生命,而非仅仅赋予生命以时光”。她曾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优秀创业女性”,还获授法兰西国家功绩骑士勋章。她说,“美没有固定标准,不只在外表,更是一个人的生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拥有不同的美。人生如四季轮转,每一程皆有专属风景。”

“新龄美”的倡导让我们看到:老去的世界并非一片荒芜,它同样可以精彩纷呈,甚至因放下了诸多包袱,而变得更加自由、丰盈。老去,不是终点,而是灵魂真正开始觉醒、生命走向圆融的起点。

用“美”撬动长寿时代的福祉
近年来,在长寿背景下,全球都在倡导“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人们不再被动等待老去,而是积极回应老年阶段的到来——老年人同样可以,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发挥自我价值,活出尊严与精彩。
不久前,在上海消保委举办的银发大讲堂上,出现了一堂特别的形象管理公益课。课上,一位年过七旬的阿姨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她曾深陷年龄焦虑,认为打扮是年轻人的事,与自己无关。
但在学习之后,她感慨地呼吁同龄人“不要放弃自己”。自从开始学习打扮,她每天清晨都会认真化妆,搭配得体衣物。这个简单的仪式,不仅让她看起来更精神,更重要的是,“心情也变得很好”。

我们看到,当人们重新追求美,本质上是被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热情,是内在生命力的复苏。
《新龄美:在长寿时代探索全生命周期的美》研究报告也证明这一点:在受访的人群中,有高达87.1%的人认为,外表的改善能提升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自信,并带来更好的情绪状态。人们认同“美”的现实价值——美既是个体健康的外在表现,也是心理平衡的内在力量。

回头看,这堂激发老年人追求美的公益课,其实是一粒更大种子的萌芽。它源自欧莱雅与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会、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等伙伴的共同愿景——不仅希望实现“老有所养”,更致力于推动“老有所美”,将“新龄美”理念付诸生动的实践。今年进博会期间举办的“新龄美”虹桥论坛及研究报告发布,也标志着这一温暖理念,正从响亮的口号走向触手可及的现实。
“美”,可以打破代际隔阂,促进跨世代交流。当中老年人作为“美的榜样”出现在公共视野中,年龄歧视和狭隘美学得以消解;而年轻人也可以从长辈历经时间沉淀的人生阅历中获得历史连续感与精神滋养,对抗浮躁的心态。
今年已经57岁的李文利(李佳琦妈妈)在“新龄美”的访谈中,分享了自己进入互联网行业10年里的神奇改变:和年轻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打扮和时尚,让她越来越有自信。而在追求美的路上,她的生活也越来越打开。她做过去不敢做的事,到处旅行,去海边骑摩托艇,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有些人直接叫她姐姐,甚至直呼她文利。这些改变,都让她感受到“银发时代,生命价值的第二次绽放”。

在此之上,对“美”的追求,也可以带来更多产品及服务的创新,并进一步成为推动熟龄经济的引擎。
科学与科技的进步是“新龄美”理念提出的起点。欧莱雅基于长达15年对肌肤健康的深入研究,为欧莱雅肌肤整合长寿科学奠定了基础。然而,欧莱雅真正提倡的并非只是传统的被动“抗衰”与“逆龄”,而是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帮助人们能更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进博会的新龄美论坛上,多位专家也就熟龄人群的消费问题展开讨论。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唐健盛指出,新银发群体的消费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全面跃升,但是这样的需求并不能被很好地满足。
欧莱雅北亚兼中国消费者洞察总监陶俊女士认为,不能用银发族简单概括整个群体,在重新发现自我的路上,他们“其实有很不一样的需求,他们正在呼唤更契合自身需求的专属产品”。

当老年人从需要被动接受帮助的“弱者”变成更为积极迎接希望的主体,将催生大量的社会潜能。当银发群体的需求被看见、被尊重、被满足,必将催生百花齐放的银发市场。
种种行动之下,“新龄美”企图撬动一个更大的世界,其背后是对长寿理念的深刻革新——“新龄美”不是着重于逆转时间的痕迹,也不仅仅意味着生命的延长,而是从科研的创新、个人的心态、社会的观念乃至于经济的推行,悄然唤醒一场科学健康、文化认知、社会经济等全方位的时代变革,让整个长寿社会变得更加包容、丰盈、美好。
正如兰珍珍所说:“每个人都要有敢于突破自己年龄界限的勇气和行动。当越来越多人这样做时,它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前潮流。”

从戴安娜·阿西尔的坦然书写,到康康爷爷们的自信绽放,再到我们身边每一位重新爱上打扮的阿姨——他们都在传递同一个信息:生命的美丽从不因年龄而衰减,它只是在不断转换形式,愈发醇厚,愈发深邃。
迎接长寿时代,我们首先要更新的,是自己的观念。当我们学会欣赏并拥抱每一段年龄独有的光辉,我们才真正准备好,去迎接那个更长久、更丰富,也更美的未来。

杨方配资-杨方配资官网-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在线配资电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