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街角茶馆里那些对2025年养老金只涨2%而愁眉苦脸的老哥吗?你是不是也担心钱从哪里来、制度到底稳不稳?真相是,人社部早已摊开底牌:截至2025年8月底,养老基金累计结余达9.8万亿元,人均约7000元,并非“吃老本”。全国10.72亿参保人数持续缴费,中央财政年补助超7300亿元,犹如为养老“储水库”装上多个水泵,确保收大于支的态势。更关键的是,2.3万亿元资金已投入国债与基建等稳健项目,实现“自我造血”。全国统筹已实质运行,广东盈余可调剂支援中西部,省际风险有效分散。面对老龄化,延迟退休、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国有资产划转等配套措施正织密安全网。2026年养老金仍将上涨,涨幅将结合经济与基金承受能力科学确定——制度设计的初衷,正是让每个人在茶凉续杯时,心里始终有底。
主持人:诶,你还记得上周在街角茶馆,那几个老哥围着茶杯愁眉苦脸聊2025年那2%的涨幅吗?我听着都替他们揪心——你是不是也觉得,这钱到底从哪儿来、制度到底稳不稳,才是真问题? 嘉宾:说实话,我特别理解那种感觉,但真相比八卦好得多,你信我,别慌。人社部早就把底子摊开了,不是耍嘴皮子,是真数据在说话。你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慢慢捋,你听我说完再判断,对吧? 主持人:行,那我先抛个问题——你说这‘底子’到底有多厚?我老觉得‘九点八万亿’听着挺唬人,但具体到我头上,能撑多久?你得给我讲明白,别整那些虚的。 嘉宾:好,我来给你打个比方。你家要是存了九万八千块,人均七千块,是不是感觉心里有底?这九点八万亿元就是咱们养老基金的‘家底’,按人头算,每人七千块,听着不吓人吧?而且这数字是截至2025年8月底的,不是预测,是实打实的结余,你信我,这厚度够用。 主持人:嗯……可我总担心,万一哪天收不抵支呢?你刚说‘家底厚’,那钱从哪儿来?总不能光靠老本吃吧?我确认一下,你是说现在还在‘收大于支’? 嘉宾:对,就是这个点!全国参保人数十点七二亿人,意味着每天都有新钱流进来,缴费来源广得很。而且中央财政补助超过七千三百亿元,地方财政也在加码——打个比方,这就像是给储水库装了好几个大水泵,水源根本不会断。所以呢,收大于支的态势现在还在,不是我瞎说,是真数据在撑腰。 主持人:那我再问个刁钻的——钱是有了,可放着不动不贬值吗?总不能全存在银行吃利息吧?你刚说‘自己生钱’,具体怎么个生法?我听着有点悬。 嘉宾:哈哈,你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到2024年底,投资运营规模已经二点三万亿元,投的是国债、基建类项目,稳得很。这么说吧,养老基金找了靠谱的‘理财经理’,既要保本,又要增值,等于给未来多留条后路。你想想,结余、投资收益、财政补贴这三股力量,是不是像三驾马车一起拉车? 主持人:听起来是挺稳,但我还是有点嘀咕——不是说有些省份‘吃不饱’吗?广东那些富裕地方的钱,真能匀给中西部?全国统筹听起来像口号,实际真能跑得通? 嘉宾:你这问题问得妙!全国统筹确实进入实质运行了,不是纸上谈兵。过去广东盈余只能在省内循环,现在呢?一部分资金通过统筹支持中西部,广东退休人员也享受全国盘子兜底,心里踏实不少。换句话说,省际风险分散得更彻底了,就像全国一盘棋,不是戏言,是真正在动。 主持人:那长远看呢?人口老龄化不是越来越严重?你总不能光靠现在这点‘家底’撑几十年吧?我听说还有延迟退休、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这些,是不是在悄悄补窟窿? 嘉宾:没错!延迟退休是渐进式配套,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也在扩大缴费基础,缓解未来压力。更重要的是,中央划了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当‘压舱石’——你想想,这不就是给系统加了个安全网?参保覆盖率高达九十八点六个百分点,这些都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后盾。 主持人:那我最后问个实在的——2026年退休金还会涨吗?涨幅多少?我可不想被‘大概率’三个字糊弄过去,你得给我个准话。 嘉宾:我理解你的心情!2026年继续上涨是大概率事件,但涨幅不会拍脑袋定,得结合经济、物价和基金承受能力来把握,稳字当头。说白了,不是涨多少的问题,而是制度设计让你能安心——你想想,茶馆里那群老哥,等夜色下来,茶凉了又续上,聊得更投入,不就是因为心里有底了吗?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我真觉得踏实多了。以前光听街谈巷议,现在知道官方账本是咋算的,制度设计是咋兜底的。你这么一解释,我连茶都喝得更香了。 嘉宾:那当然!真相比八卦好得多,对吧?你回头跟茶馆那帮老哥也这么讲,别让他们瞎操心。制度在织网,越织越密,咱们普通人,安心过日子就行。 主持人:行,那今天就聊到这儿。谢谢大家花时间陪伴我们。关注不迷路,更多精彩内容在路上。
杨方配资-杨方配资官网-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在线配资电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