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正加速铺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优化布局”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既需推动长三角等三大动力源再突破,更要以跨区域流通的“硬联通”、产业协作的“软协同”深化联动格局。
普陀区融媒体中心推出“上新了 朋友圈”专栏,以“新技术、新伙伴、新发展”为脉络,聚焦普陀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中,深耕区域协同“链接力”的创新实践:这里有“从0到1”的技术突围,更有“从1到N”的跨城协同;有原始创新的执着坚守,更有多元向新的生生不息。
“上新”的不仅是技术突围、产业扩圈,更是协同致远的“朋友圈”。
首篇,一起走进:神奇宝贝出沪记。看普陀的“科技种子”如何在长三角沃土扎根生长。

大自然的宝贝,总是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你接起一杯水时,每一滴里藏着0.02%的“健康讯号”;你深吸一口气时,呼吸的雾气里,裹着1%的“生命密钥”。
这些深藏不露的“神奇宝贝”,就是稳定同位素。它们是大自然用亿万年写就的“密码本”——或沉在冰川下,或飘在大气里,仅有0.02%-1%的天然丰度,极其“稀缺”,但却是打开生命健康、科技未来的关键密码。
在普陀区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十年如一日地“解码”,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神奇宝贝”一旦被唤醒,就能成为守护生命的超级英雄。
今天,让我们跟随“神奇宝贝”的一场“出沪记”,体验一场科技创新从普陀出发走上沪宁线、走向长三角的跨越之旅。
上海:实验室里解码“神奇宝贝”
在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同位素研究所,这里的每位项目负责人都肩负着一个“神奇宝贝”的解码。
“稳定同位素像个‘深度i人’,个性稳定、安全无辐射,但从自然界‘抠’出来,得摸准它们的‘小脾气’。”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长助理雷雯介绍,要严格控温、控压、反复提纯,差0.1℃都可能前功尽弃!

雷雯口中的“抠”,其实是一场与自然的精密对话。以“神奇宝贝”氧18为例,这种天然丰度仅0.204%的“水中小众居民”,需严格控温控压,经过近千次汽化冷凝,才能从一吨天然水中提取出约一克,但它却有着大效用,是PET-CT检查中早期肿瘤诊断的关键试剂,需求量巨大,早在2004年,国内的需求量就超过了300公斤,全球仅美国、俄罗斯、以色列掌握此类技术,中国临床所需的氧18几乎全靠高价进口,每克价格超1000元。
“但我们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氧18项目负责人肖斌难掩自豪,“现在,我们不仅实现了氧18的国产化生产,还让价格降到了每克500元以下。”这项突破,不仅让不再依赖进口,更让这项“生命密码”技术,有了走向市场的底气。

在另一间实验室,“神奇宝贝”碳13经过十年技术攻关,也成功被“唤醒”。“碳13天然丰度仅1%,想要分离它,无异于大海捞针,要在零下190℃的环境里分离3000多次,才能得到99%丰度的碳13。”碳13项目负责人李虎林介绍。

“在我们成功研发出这项技术之前,掌握碳13生产技术的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李虎林十分自豪:“如今我们自己也掌握了生产碳13的技术,就可以解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一疾病检测的原料进口问题。”
苏州:产线上的“规模觉醒”与协同共赢
上海研发,苏州生产——这是神奇宝贝氧18出沪的“成长路径”。
“普陀区位于上海市西大堂,京沪高速的入城口,从这里到苏州可以说是无缝衔接。”肖斌介绍,目前普陀区正在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建设,氧18的量产选择了苏州太仓生物港,就是图个“近”和“配”——产线离上海研发中心仅1小时车程之余,太仓市政府支持绿色经济,园区支持绿色环保产业,与氧18的量产项目定位十分匹配。

目前,在苏州联清生物的产线上,已实现氧18年产200公斤的产能,可服务近百万人次的疾病诊断用量,已成功实现氧18的国产化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在苏州太仓的产线上,生产氧18的同时,还高效利用,同步生产了低氘水(超轻水)。“在分离提取氧 18 之余,我们同步对水中的氢原子进行再利用,将氘的含量降低,打造了低氘水,也就是俗称的超轻水。”低氘水项目负责人秦川江介绍,超轻水是小分子水,更容易通过人体细胞膜,更容易被吸收、更好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目前,在苏州产线上,已实现每年2000吨的产量。

合肥:循环发展中探索“协同进阶”
沿着沪宁线,辐射长三角,“神奇宝贝”的步伐走得更远。
李虎林带着碳13,正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内落地生根,在这里,他们和当地企业协同转化,共同建成了国内唯一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 13 同位素生产线,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量100千克,生产成本比国外下降了50%。
上海的研发,合肥的制造,因“神奇宝贝”一拍即合!“我们和上海化工研究院共同合作,建成了这套碳13生产装置,我们提供一氧化碳原材料,化工院提取碳13后,将剩下的轻气通过管道再返回给我们的系统,实现了循环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合作方中盐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吴孜菘介绍。

循环往复、奔流不息,从普陀出发的“神奇宝贝”们带着自然的印记,走过沪宁线,走到长三角,串起了上海的研发、苏州的精密、合肥的规模。它们不是“被带走的资源”,而是“被激活的伙伴”,这场“出沪记”,是科技创新的扩圈,更是长三角“科技融合、产业协同”的破圈。
而在上海普陀,“上新了 朋友圈”,正成为普陀向新、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注脚!
杨方配资-杨方配资官网-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在线配资电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